22年前,皖北宿州西关的小巷子目睹了她的诞生。
22年来,无数迷失的灵魂重生并见证了她的蜕变。
【资料图】
她拥有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“全国监狱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清廉监狱”“全国十大文化监狱”等诸多荣誉称号,她就是安徽省女子监狱。
硕果累累的背后,究竟有着怎样的“法宝”?
坚守一隅
女监精神薪火相传
22年前,刚刚成立的女子监狱可谓是“一穷二白”:押犯情况复杂、基础建设薄弱、警力严重不足等等,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从零开始。
“当时罪犯会见,一间像样的房间都挪不出来,只能拿防雨布搭个棚子,在下面摆张桌子。”民警回忆那段往事时说。
她们在临时搭建的小铁皮屋子里开狱情会,在破旧掉皮的院墙下组织罪犯开评审大会,在落日余晖中组织罪犯队列训练.......就这样,女监民警秉持“自尊高洁、自立求实、自信进取、自强超越”的女监精神,拼搏奋进,披荆斩棘,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层台阶,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。
民警们深知,改造好一个罪犯,就是挽救一个家庭,让社会少一份罪恶,让国家多一份和谐,这是监狱民警肩上重大的责任。因此,所在监区的民警针对每一名罪犯,逐个制定教育改造方案,逐一找她们谈话,处理她们大大小小各种问题,思想上的、身体上的、环境上的,甚至家庭矛盾等等。不厌其烦、滴水穿石。数年如一日,一代又一代的女监民警传承发扬女监精神,扎根基层,忠诚坚守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依法治监
科学管理落实落细
2015年,女子监狱搬迁至合肥北城监管集中区。女子监狱不断优化民警一日执勤流程,实行监管工作量化考核,制定监狱民警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推进监管过程管控流程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。
一天时间里,罪犯在监狱里要做哪些事?
通过对罪犯改造行为的研究分析,监狱梳理出数十个环节,并全部进行流程化、精细化管理,从起床、整理内务、就餐,到学习、队列训练等,从计分考核、行为规范到生活细节,都有规范的标准或要求。
近年来,随着信息化的应用,监狱精心打造,逐步建立起警务运行新模式,以指挥中心为枢纽,构建多岗联动、协同管理的管控格局,形成“指挥智能化、处置流程化、监控可视化、督查制度化”的警务指挥体系。同时,加强与当地武警、公安联动,每年开展联合应急处突演练,不断提升人防、物防、技防、联防水平,确保监狱长治久安。
践行宗旨
春风化雨正心塑魂
22年铸新育人,女子监狱不断创新教育改造载体,积累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。加强特色狱园文化建设,确立了“德馨”的文化品牌;组建民警讲师团,定期开展传统文化、心理健康、法律法规、时事政策主题宣讲教育;完善教育改造评估体系,应用推广心理矫治技术,实行顽危犯项目化矫治;构建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帮扶帮教工作格局,与各地司法局(所)实现远程互联互通,常态化开展亲情帮教、送法进监、职业培训、就业推介等活动。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罪犯改造积极性,一批又一批罪犯从这里走向新生。
围绕“德、孝、善、礼、信”等传统文化精髓,每个监区都有属于各自的文化主题,“一区一品”,各监区通过诵读、熟背、领会、导行等日常文化活动和集中展示,潜移默化地引领每一名身在其中的罪犯悔过自新、向善向上。
22年来
安徽省女子监狱民警
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
谱写出无愧于藏蓝警服和
闪亮警徽的动人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