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在电影院里看的,出于个人感受,我觉得球2不值得我再花6块钱在b站重看一遍,所以如果有人说不看电影就来评论的,可以歇一歇了。
先总结一下,如果满分100,球2我认为给75。作为对比,球1能给80,同为科幻电影的星际穿越给85。
下面我会把这三部电影放在一起,共同比较评价他们缺点,也会点一下优点,以让各位看到此评论的网友确认我是公平公正的评价。
(资料图)
我认为一部电影,无论什么题材,科幻悬疑警匪等等,讲好一个完整的,能让普通人看懂的故事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球1在这一点上是完全合格的,它的故事老少皆宜都能看懂。
星际穿越就略微有些难懂了,尤其是最后男主是怎么从黑洞里逃出来,还飘到土星附近,被人类发现的?这一点电影根本没有交代。
而球2更差一些,它的故事太过杂乱,很多概念没讲清楚。与我同去电影院的父母看得一头雾水,时不时需要我去讲解一番才能明白。就比如说方舟号空间站坠落的那一段,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炸空间站,所谓的反派,他们的目的是什么,以及他们到底是哪些人(指在电影中出镜的人物,我的父母分不清哪边属于主角方,哪边属于反派)?
由于这个缺点的存在,我的父母思绪基本上是被电影拖着走的,他们还没搞明白前面发生了什么事,后面一大段情节又扑了上来,看的非常懵懂,一问还记得这电影讲了啥,他们只记得炸月球点火跑路这最后一个情节。至于电影中多次给摄像头一个镜头的,这个伏笔点他们就完全get不到了。
没讲好故事是球2最大的缺点,电影的票房也忠实反映了这一点,如果球2的故事能讲好,那么它的票房不至于超不了球1。
剩下的缺点都是小缺点。比如说部分情节太尴尬,球1在这一点上比球2要差,韩朵朵的尴尬演讲比郝晓曦的尬多了。而星际穿越则完全没这方面的问题。
再比如说太空电梯的火箭助推硬伤。抛去地球不可能被发动机推走这个最大硬伤不谈,毕竟这个要是谈了那整个电影的就没了。
那为什么要谈火箭助推呢?因为这个东西改良了不影响电影的存在问题,仅仅只是视觉效果上没有火箭助推更震撼而已。
讲解一下为什么火箭助推是硬伤,以防有人不懂。太空电梯这种东西,建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进入太空的能量消耗变得最低,因为它不需要赋予其他任何物体以反方向运动的速度,只需要赋予自己速度,也就是说,它只需要拉着自己往电梯上爬就行。
而火箭则依靠喷出介质的反作用力推动自己上天,这样燃料燃烧时的内能就会被损失掉很大一部分,同时损失的还有提供给介质的动能。
同时太空电梯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加速度小,因为是顺着线缆往上爬,爬快可以,爬慢也可以,都能上太空,这样普通人也能轻易上太空了。然而球2电影里却设置了完全与此相反的情节,还大肆描述了一番,实在是令懂科学的人大跌眼镜。
我在看完球2后曾见过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,给电梯加火箭助推是为了让宇航员更快上太空,因为时间上来不及了,然而这是完全没有经过计算的臆想。
实际上太空电梯的速度一点也不慢,它只是加速度小,但却可以长时间持续加速。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承受的3个g来算,那么减去地球重力后,太空电梯还可以有2个g的加速度,即20m/s²。
太空电梯的末端,必然在地球同步轨道更远的地方,所以总路程应该大于36000千里,期间有一减速一加速过程,则该路程得取一半,即18000km。
由公式1/2 at²=s,其中a为加速度,t为时间,s为路程——可知,t≈1350秒,把这个结果乘以2得2700秒,即45分钟,这便是一个普通人以3g加速度坐太空电梯抵达地球同步轨道所需要的时间。
不要忘了,我们这里忽略了随着地球越来越远,地球重力值越来越弱,而电梯加速度则可以越来越接近三个g这个因素,如果把这算上,那么路程花费用时是少于45分钟的。
所以,根本不需要火箭助推来节约时间。这个画面和这一大段情节全都是为了视觉效果而服务,而忽略了科学实际。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,这或许很酷,但对于我这种知道的人来说,这实在是非常影响观感和评分。
在给球2扣掉的25分中,其中15分扣在了情节混乱上,导演编剧还需功力,剩下的十分扣在其他硬伤上,而在这硬伤当中又有五分是扣下的,这个太空电梯的火箭助推上。因为这是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非常帅气的长镜头,然而它的内核却是违反科学的,这让人非常沮丧,因此我也非常在意。
最后还是希望中国科幻电影能够再加一把油,超过美国科幻电影。我们的特效已经能看出来,不输于美国好莱坞电影了,剧情也仅仅只是比部分美国顶级科幻电影弱一些。要知道美国的科幻电影也是一大堆硬伤,还有一大堆披着科幻外衣,实际上是玄幻和魔幻的奇葩——没错,我说的就是漫威。
正因如此,超过美国好莱坞不过是一个不值得庆祝的小目标,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创造既属于中国的又是世界新标杆的科幻电影。要创造出,在剧情、创意、特效、画面、逻辑、表演上都达到一流的近乎完美的科幻电影。
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。